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

[維修&拆解]-拆解Agilent 8495B Attenuator / 70dB_Tear down Agilent 8495B Attenuator

[維修&拆解]-拆解Agilent 8495B Attenuator / 70dB

       今天跟各位介紹 Agilent 8495B Attenuator / 70dB步階手動衰減器的構造及原理。外觀如下圖,左右各有一個SMA接口,可當作是輸出輸入端,右邊的旋鈕則是選擇要衰減的值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右邊的旋鈕則可選擇要衰減的值,由旋鈕上的小視窗可以讀出現在的衰減量是多少。Agilent 8495B Attenuator調整範圍由0dB到70dB的衰減量。

       先轉開前面板上的六角螺帽(用8號梅花板手)打開,及可取下面板,可以看到上面有許多的固定螺絲。


       用刀片將左邊的蓋板挖開,這只是用黏膠固定而已,所以很好打開。接著再轉開上面的四個內六腳螺絲,即可取下左邊的蓋板。



       取下左邊蓋板再轉開前面板上的16顆內六腳螺絲,就可以取下。


       再取下機殼。




       面板背面可以看到三顆晶體,這就是電阻PAD

        由左至右的特寫,分別是10dB、40dB及20dB

        這就是可變衰減器做重要的機構之一了,利用簧片的開闔來決定路徑上的衰減值。左圖是指簧片關閉的狀態,這麼一來路徑上就是直通的狀態(pass through),右圖是簧片打開的狀態,簧片一打開則會接觸到上方的衰減器pad,就會造成路徑的衰減。

       曲軸,利用不同形狀的曲軸就可以分別控制各簧片的開闔,這原理有點像是手動音樂盒的原理

        以下就實際模擬一下真實的工作狀況。

0dB,左圖的曲軸並未將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上方的簧片全部都是關閉的狀態,所以路徑上是屬於一短路狀態,即為直通的狀態(pass through)。

10dB,左圖的曲軸將左邊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造成左邊的簧片打開,這會使的這簧片接觸到上方10dB的衰減器,其餘簧片還是短路狀態,所以整體路徑為10dB衰減。

20dB,左圖的曲軸將右邊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造成右邊的簧片打開,這會使的這簧片接觸到上方20dB的衰減器,其餘簧片還是短路狀態,所以整體路徑為20dB衰減。
  
30dB,左圖的曲軸將左邊及右邊的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造成左右兩邊的簧片打開,這會使簧片分別接觸到上方10dB及20dB的衰減器,且中間簧片是短路狀態,所以整體路徑為10dB+20dB=30dB衰減。
  
40dB,左圖的曲軸將中間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造成中間的簧片打開,這會使的這簧片接觸到上方40dB的衰減器,左右簧片還是短路狀態,所以整體路徑為40dB衰減。
  
50dB,左圖的曲軸將左邊及中間的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造成左邊及中間的簧片打開,這會使簧片分別接觸到上方10dB及40dB的衰減器,且右邊簧片是短路狀態,所以整體路徑為10dB+40dB=50dB衰減。
  
60dB,左圖的曲軸將右邊及中間的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造成右邊及中間的簧片打開,這會使簧片分別接觸到上方40dB及20dB的衰減器,且右邊簧片是短路狀態,所以整體路徑為40dB+20dB=60dB衰減。
  
70dB,左圖的曲軸將左邊、中間及右邊的簧片機構頂起,所以造成左、中,右的簧片打開,這會使簧片分別接觸到上方10dB、40dB及20dB的衰減器,所以整體路徑為10dB+40dB+20dB=70dB衰減。
 

       拆解以後是不是覺的很有趣啊!雖然這個原理許多教科書都有介紹,但是實際看到還是會很佩服工程師的巧思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